联系我们
热门关键词:智库联盟    酒店经理人培训    证书查询  
 
专家简介
张燕 |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长征文旅空间的重构研究———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广西段)为例
来源:赵焕焱 | 作者:张燕 | 发布时间 :2023-08-10 | 3731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4.2.1  物质空间实践:塑造国家文化象征 

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国家文化象征,体现了中国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。文化认同的前提与基础是文化自觉,即人们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识。文化基因则需要依托文化符号 来表达,以触动公众的国家情怀。文化符号的感召力越强,公众对文化基因的认识度就越高,越容易增强公众的文化自觉、文化认同,坚定其文化自信。因此,政府要注重物质空间实践,只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才能提高文化感召力,更好地展示长征文化。 

(1)加强文化符号的构建 

在构建文化符号时,首先要加强长征文物的征集、整理和保管等工作,调查明确长征文物的位置、产权与展示利用等现状信息,建立长征文物数据库。其次,要重点保护修缮 长征文物保护单位、革命遗址等文化遗产,统一标识建设。再次,可依托互联网、新媒体技术进行长征文化的“二次开发”,尝试突破以往纪念馆的刻板解说方式,通过去神化方式将革命志士普通平凡的一面表现出来,建构更全面、鲜活和更贴近受众的英雄记忆。最后,应积极邀请专家、作家参与建设,依托长征史实、长征文化创作文学作品、影视作品等。 

(2)加大文化生态整体保护 

政府要构建跨边界协同治理机制,在现有文化符号的基础上,探寻长征文化遗产与周边自然、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,加强不同区段文化符号的关联建设。比如按照集中连片、突出重点的原则,重点推进管控保护区的连片保护。根据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时序与发展,建立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网站”,打造长征文化遗产廊道,建立多元文化的联结纽带,为长征文化建设、传播以及全民族文化认同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。 

4.2.2  文化空间表征:形成全民文化认同 

各级政府在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进程中,要加强文化建设,利用现有的文本符号构想出一种象征性概念空间,通过文化符号的传递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和长征文化的传承。 

(1)强化复合功能发展 

爱国教育、科研实践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首要功能。首先,成立红色长征文化研究中心,深入研究长征史实,为 开展中共党史、革命精神教育夯实基础。其次,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、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党政教学活动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践活动,强化爱国教育、教学功能,开展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教育,强化长征文化认同。再次,政府要结合互联网科技和新媒体技术,使参观模式多元化。政府可利用声光电、VR、AR等高科技体验设备强化参观学习者的文化体验,建立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”公众 号、官方微博、官方网站进行长征文化的宣传、教育教学,并结合线下教学活动开展宣传教育,弘扬长征文化。相较于爱国教育、科研实践的首要功能,旅游休闲功能更加贴近旅游者等社会公众。首先,政府要注重长征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, 在此基础上要强化旅游者的地方情感和归属感,将旅游场域转化为旅游者体验仪式操演和个体化实践的记忆场,引发旅游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认同,实现“文化符号”到“文化景观”再到“文化认同”的转化。其次,政府与规划者可以采用蒙太奇创作手法,强化旅游者空间体验感。蒙太奇(Montage)原指建筑中的组合、装配之意,后被引用到艺术领域,被解释为有意涵的、时空人为的拼贴剪辑手法。政府与规划者可通过融合长征文化、民族文化、现代科技等多元元素,打造非线性“类链式”的文化体验。比如,在纪念馆内通过合理运用声光电技术,一比一还原历史场景,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。再次,利用互联网科技,如抖音、公众号、小红书、大众点评等社交媒体,通过美食、戏剧、摄影等体验方式,重视旅游场域下个体审读、网络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受众特点,强化个性化的产业特色,重塑旅游者的地方感知。 

(2)推进多元文化融合 

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通过联结不同地域、不同族群的文化价值形成了一个“价值共识体”。旅游者流动实现了文化价值共享,形成密切的文化关联,搭建起文化认同圈。因此,中央政府要构建跨区域文化建设体制,通过串联沿线不同行政区、民族聚居区的文化符号,打造多元文化“走廊”,促使形成文化关联。各级政府应建立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,通过邀请规划专家、设计师等专业人士规划建设跨区域文化融合体验区、文化廊道等项目,营造出一种中华文化“多元一体”“兼收并蓄”的意境。另外,旅游者通过旅游行为与居 民产生文化交流,并在结束旅游行为返回原住地后与原住地居民进行文化价值共享,不断搭建起文化认同圈,形成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。 

4.2.3  社会空间重构:推动可持续性发展 

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既承载着历史记忆、长征文化,也蕴含着个人与个人、个人与群体、个人与社会多重伦理关系,具有一定的社会意涵。因此,各级政府要合理权衡多方主体的利益,宏观调控文化、旅游资源的配置,促使资本力量有机分配生产要素和经济成果,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建设发展,实现文化共生、经济共生、社会共生的理想局面。 


张燕

张燕,女,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,副教授、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、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系主任,MTA教育中心主任,主要研究领域为酒店管理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、广西哲社项目、区教改项目、旅游规划项目等纵横项科研项目,并先后在SSCI期刊和国内期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;2020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千教师培育计划:获得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;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排名第一);广西师范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 二等奖(排名第一);广西师范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三等奖(排名第二);广西师范大学第四届”教学新秀”;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;广西师范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;广西师范大学第十届”十佳青年”;广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;广西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等荣誉。